喜欢航空的朋友们都知道两院院士、
歼8Ⅱ总设计师顾诵芬先生。
今天我们先不聊飞机。
近日,顾老出了两本书——《宋绍定井栏题字册》复制本、《自将摩挲认前朝》,后者是前者的释注。
2月4日,这两本书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嘉宾大多来自文化界和出版界。
两本书没有涉及航空。主题是顾老苏州老家的那个井栏。
那个
井栏
故事还得从民国四年(1915年)讲起。那年顾老的曾祖父顾祖庆买下了苏州严衙前街的一个院子。唯亭顾氏是苏州望族,到顾祖庆这一代,已经传到了十三世。
顾诵芬先生在《自将摩挲认前朝》前言中写道:
想来应该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曾祖父由自己三个儿子,也就是我的伯祖父楘昌、祖父元昌、叔祖父锡昌陪同,在修葺一新的西院循视……
也就在不经意的一瞬间,顾家人发现了院子的草丛里还有个石头井栏,上边古字依稀,文曰“顾衙复泉”。
顾元昌后来让长子顾廷龙把井栏文字拓下。廷龙那时还是个少年,但对金石文字已有精深钻研,后来考证出了井栏的来龙去脉。
南宋绍定三年(1130年),苏州沈姓人家的产妇王氏难产而死。沈家男主人为追悼亡妻、建德立功,与岳父凿井一口,供邻里街坊取水,称之为“义井”。沈家把凿井的缘由经过书以文字,刻在井口的井栏之上……
400年后,明崇祯七年(1634年),有人在这个井栏上又增刻了“顾衙复泉”四个大字……
又过了300年,历史长河波澜壮阔,这个井栏被悄无声息地弃置于这处庭院的荒草中。
顾廷龙先生,国学大师,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就是顾诵芬先生的父亲。1930年的2月,顾诵芬诞生在苏州这个书香人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顾氏结交,皆为饱学之士。这些学问大家纷纷在井栏大册拓本上留题纪念,时间为1929年至1943年。其中包括钱玄同、胡适、章炳麟、张元济、叶恭绰、钱钟书……
家
国
绍定,崇祯,对中原皆是风雨飘摇之际。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华,这次是帝国主义入侵,是真正的亡国灭种。
读书,研究学问,为了什么?家国天下。挽中华于危亡,挽中华文化于危亡。
井栏拓本题字、留言、作画的学问大家近50位,借古思今,抒发的全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复兴中华文化的责任。
以张元济先生题诗为例:
惊心岁月思南渡,犹见君家旧井栏。
石不能言应自痛,几经水剩更山残。
剥而必复天之理,饮水思源记此泉。
改邑由来不改井,有生终见中兴年。
顾诵芬先生在《自将摩挲认前朝》前言中说:“历史的印记层层叠加,如同年轮,生生不息。小小的一本册页,可以读出太多不应被忘却的记忆!”
改革开放后,父亲顾廷龙先生已经把井栏实物捐献给苏州博物馆。
应父亲遗愿,顾诵芬先生将《宋绍定井栏题字册》原本亦捐献给博物馆。
新书座谈会召开这一天,恰逢顾诵芬先生88岁生日。
一个老人,向我们解读了什么叫传承。
题
外
幼年顾诵芬和父母的合影
顾老从小爱科学。玩具模型不少。此照摄于北平。
幼年的顾诵芬。
没有继承顾廷龙先生的国学之路。
他曾亲历日寇飞机的轰炸。1937年7月28日,已随家人搬到北平的顾诵芬亲眼看到,日军轰炸机扔下的一颗颗炸弹落向约两千米外的中国二十九军驻地……那年他7岁。
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一颗种子——中国人不应该这样叫人欺负!
学航空!
顾诵芬
先生简历
顾老(后座)为研究歼8机尾颤振,曾随前座试飞员鹿鸣东一起,乘歼教6上天考察。
与歼8Ⅱ飞机试飞团队在一起。后排左起:鹿鸣东、何新明、顾诵芬、葛文墉。
顾诵芬,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1954年起,先后承担歼教1型和歼教6型喷气式教练机的气动设计工作。
1964年,负责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
1976年,参与歼8Ⅰ型飞机的设计工作,1985年正式定型。
1981年,任歼8Ⅱ飞机的总设计师,1984年6月,歼8Ⅱ飞机试飞成功。
1987年,被任命为首届“863”计划航天高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8年,领导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不稳定飞机的飞行。
1990年,领导高性能远景飞机的概念研究。
1990年8月,代表航空研究院与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探讨两国在先进飞机的概念研究中进行合作的可能性。1993年,中俄开始在航空科技领域的合作。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照片来自新华网 李鑫/摄
广告
邮局订阅 《航空知识》《航空模型》的各位请赶快下手!
邮发代号分别是2-410和2-211。
当然,也可以在我们微店订阅啊,只加30元,全年快递送上门!真的比邮局订阅保险多了!
航空知识
航空模型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航空知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ID:hkzs1958